夏季一直是水上事故多發(fā)的季節(jié),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水域救援和搜救手段也逐漸呈現(xiàn)智能化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能救援裝備應運而生,極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等自然災害時,智能救援裝備不僅減少了救援人員的傷亡,也最大程度地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設一套水上應急救生體系,可以解決傳統(tǒng)水上救生能力的不足,并且可以融入智慧城市救援應急框架,整體提高城市的水上應急救生水平,守護人民幸福感。 一、云洲“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 作為一款小型化遙控操作的水面救生機器人,主要解決了傳統(tǒng)救生設備無法快速有效地抵近溺水者身邊的痛點問題,同時也避免了救援人員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意外傷亡,是一款革命性的應急智能救生設備。救援人員只需單手操作遙控器,即可令“海豚1號”快速抵近落水者身邊,自行搭載落水者返回岸邊等安全地帶;也可以在落水者沒有求生欲望或自救力量不足時,搭載救援人員到達落水者身邊進行施救,而無需顧忌體力不支、水情不明確等情況。 2022年8月,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沙窩派出所接到報警求助,一名男孩在海中游泳時遭遇離岸流,面臨生命危險。民警迅速出動“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僅用時8分鐘,將這名15歲的男孩成功營救上岸。 二、云洲“水上飛”水面救生擔 為了更好適應冬季水上救援,云洲“水上飛”水面救生擔架床應運而生。該產品載力大、速度快,床體可自動升溫,特別適合救助難度大、環(huán)境惡劣的情況,不僅可以轉運虛弱或受傷的落水者并保障其體溫穩(wěn)定,還能運送重達200公斤的救生物品和救災物資。對于拒絕救助或者因驚恐過度掙扎的落水者,施救者還可以使用救生卡扣帶將其強制固定、無二次落水風險。 三、水上智能救生系統(tǒng) 水上智能救生系統(tǒng)通過“智能識別+第一時間報警+機器人下水援救”的方式,實現(xiàn)安全、高效的“無人化救援”。該系統(tǒng)應用于景區(qū)、湖泊、濕地、公園、港口等場景,可實時 監(jiān)控水面,準確識別人員落水,及時跟蹤定位,自動釋放水面救生機器人,快速將落水人員帶回安全地點。 該系統(tǒng)集合分布式機器視覺、水面智能救生機器人、機器人導航與控制、智能決策和路徑規(guī)劃等前沿技術于一體,有效提高水上突發(fā)事件的報警與應急聯(lián)動能力,解決了傳統(tǒng)水上救生巡視覆蓋面小、發(fā)現(xiàn)落水人員的隨機性大、岸線水面不利于人工實施救援等問題,將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四、雙噴式智能水上救生機器人 雙噴式智能水上救生機器人通過GPS定位、視頻識別、人工識別等方式,精確定位落水者位置,并以6m/s的最大航速,第一時間到達落水者位置展開救援,雙噴式智能水上救生機器人施救速度是人力的10倍,為施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落水人員的生還率。當落水人員情況危急時,雙噴式智能水上救生機器人可搭載救援人員快速靠近落水人員進行施救,即節(jié)省了救援人員寶貴的體力,又提高了施救效率。當需要進行遠距離施救時,雙噴式智能水上救生機器人可配合無人機展開立體化救援,空中與水面相結合的立體智能無人救援體系,大大提高了施救范圍,極大的豐富了營救手段。 五、智慧型水域微型應急救援站 智慧型水域微型應急救援站利用物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水域應急救援物資,實現(xiàn)24小時對溺水風險區(qū)域進行監(jiān)控預警,并提供救生輔助物資,以及遠程救援協(xié)調,大大降低溺水事故和提高救生效率,維護水域安全,可廣泛應用在公園、校園、景區(qū)、城市、鄉(xiāng)村等湖泊、江海岸邊、河道、池塘等易發(fā)生溺水風險區(qū)域。目前,南京玄武湖、常州青楓公園等地都已部署了多臺智慧型水域微型應急救援站,防范溺水事故發(fā)生。 結語:未來,隨著5G、智能傳感器、物聯(lián)網(wǎng)、新型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水上救援的智能化水平將大幅提高,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得到進一步保障。 |